2013/12/21 作者楊瀛谷
人物小檔案
出生地:金沙鎮沙美村
現住地:台北市北投區
學 歷:金沙國小,金沙國中,台北護專,台北護理學院,陽明大學臨床護理研究所
經 歷:臺北榮民總醫院護士、護理師、副護理長、護理長、國立台北護理學院兼任講師、輔仁大學兼任講師
生長在務農的家庭,雖然實際生活相當艱苦,稀飯攪醬油、地瓜拌麻油都是家常便飯,但張秀能覺得「窮得很快樂」。她是同輩五人中的老大,從小就要分擔家務及帶養下面的弟妹,到了8歲多仍還沒進學校,直到村裡的有關機構告訴父母要讓她唸書,她才得以拎著書包上學去。
不過,她覺得父母親把他們都照顧得很好,留下的印象都是很溫馨的。她的父親雖然是在種田,但沒事也喜歡看些古書,更經常會適時的給孩子們正向的觀念。母親會兼差做衣服及織毛線衣貼補家用,時常會運用一些碎布為孩子們拼做衣服,還能變出許多的花樣,母親還常常炒麵茶讓孩子們帶到學校裡吃,另外更是全能的各種糕、粿供品製造者,主要還都是無師自通。
小一、小二大都只在班上18名左右名次徘徊的她,認為小三時教學非常用心的何壓玉老師對她影響最大。那年,開始學習九九乘法表,在老師強力要求熟記之下,她在隔天總就能背誦得滾瓜爛熟,也從中發現自己實際是很有潛力的,於是用同樣的心態複習所有的課目,就此便都維持在班上的前三名。
何壓玉老師遠離家鄉到戰地教書,最後還落地生根嫁給金門籍的同校老師。有次,何老師還安排她參加演講比賽,過程中周全準備講稿時要求文章結構、咬字標準以及臨場表現的經驗,對她日後學涯、職涯都有很大的幫助。尤其小六時,帶領班上同學到榕園郊遊巧遇經國先生,今年年初何老師還把當時的合照翻拍,只要能找得到的學生都會親自送到。
國中時教理化課的蔡懷萱老師為人風趣,所以讓人覺得教學方式格外靈活,後來赴台讀書常因需要實習而無法返鄉過年,老師照例都會邀請類似情況的學生住到她家過節,老師家中的長輩還會依習俗給壓歲錢,因此師生間到現在都還走得很近。
國中另一位教健康教育課的劉玲魁老師,家住桃園;她與劉老師會經常性的來往互訪,老師對離鄉在外的她也常電話表達關心,習慣全家出國旅遊的劉老師總會帶些異國禮品給她,卻不幸在大園空難時往生了,令她悲痛不勝唏噓。而國三導師宋鳳英對教學工作投入甚多,更是一以貫之的從學業成績照顧到日常生活。
畢業時,張秀能的總成績是全年級的第二名,但家境貧困要供她讀書似有難處,後來是經老師、鄰居紛紛加入勸說,才讓她得以繼續升學。本來想唸台北工專的她,因母親認為女孩子家讀護理科比較適宜,因此後來才選擇保送台北護專,並得以享有類似半公費的離島優惠。得來不易的讀書機會,更讓她自我要求要努力不懈,以光耀門楣。
66年,她一個人赴台投靠住在台北中和的堂姐張秀雲,開學的前一天再由堂姐夫騎機車載她到校辦理住宿,假日時她則會去找堂姐,新生訓練當天曾因搭公車坐錯了方向晚歸,還讓堂姐差一點要跑去報警請求協尋,她對堂姊求學期間的照顧無勝感激。
她另提到,當時父母親為能在寒暑假見到孩子而不許她去工讀,很有骨氣的寧可先去借錢,等賣了高粱再還錢地供她讀書。而她自身的成績也能保持名列前茅,除了爭取申請獎學金外,更是省吃儉用的捨不得買水果、看電影,甚至是買本書,所以都是跑到遠東百貨公司裡的書店看書,且經常都要看到費玉清的《晚安曲》響起才會離開。
因為台北護專是保送入學,且希望可以就近照顧雙親,張秀能在畢業前就曾打電話給金門衛生院,詢問是否可以回鄉服務,然而得到的答案卻是「沒有缺,要等年底再回金門參加考試」,但在台灣方面則已有榮民總醫院、台東縣衛生局和省立桃園醫院,分別寄函至學校教育輔導組求才,所以她在71年6月18日從台北護專畢業,旋即於不到半個月的7月1日便進入榮總服務。
她表示,在榮總服務的薪資還算優渥,考慮到原本所住沙美老厝的產權為他人所有,不久她即與父親商量在忠孝新村購地蓋房,護專畢業當年再通過考試院護理師專門技術人員考試,每月所寄回的一萬元已足以支付建屋所需各項材料工本開銷。
張秀能表示,進入職場完全沒有人事背景,但榮總2626名護理員工中,護理長僅有75個員額,所以想要出人頭地就得要靠自己,別人能有的學歷、作研究、文章發表或教學經驗等等的條件,她就會自我要求也要具有同樣的條件,因為機會永遠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。
她說,她原以專技人員資格任用為公務人員,但如果想要轉到院外單位負責行政管理工作,還需要具有高考及格的資格,所以又在81年參加公務人員護理師高等考試,同年也因此獲得拔擢為副護理長。85年、88年再連續考取台北護理學院和陽明大學研究所,研究所畢業的91年晉升為護理長,六年的進修生涯,她很感謝先生及夫家的支持與協助。
其間,她從86年起即以副代正管理病房,開始帶著護理學院的學生從事實習。研究所畢業後的第三(94)年,更獲得學校報教育部取得部定講師資格,開始擔任台北護理學院兼任講師,101年起並在輔仁大學、陽明大學護理系教授婦科健康醫療相關課程。
她指出,人格上她具有願意付出幫助別人的熱忱、慈悲心與同理心,且有30幾年的實務經驗,專業養成方面也具有研究所的程度,尤其護理工作是項良心事業,要做到不傷害病人,即需憑恃臨床經驗和專業知識才能作出正確判斷,所以雖然已屆可以退休的年齡,也即使是個高壓力的工作,但因現在的護理人員還很需要傳承,因此她仍是想再繼續的工作下去。
所以,她仍本著一貫的用心經營工作崗位,而且不斷的自我提升充實,此等精神不僅彰顯了自己對工作的真誠,她認為也是在給自己的孩子立下一個榜樣,就如同小時候身為老大給弟妹們有個學習的模範一般。而她的兩個男兒也都長進,老大正在攻讀政大研究所,老二則在最頂尖的明星學校建國中學求學之中。
訪談之前,張秀能特地上衛生福利部金門醫院網站瀏覽了一番,除了肯定台北榮總金門鄉親服務台的功能之外,也瞭解到金門醫院正在致力強化在地醫療、重症照顧、減少後送、合理轉診模式、善用醫療資源等等任務願景。
不過,她從日常生活與鄉親的接觸中,也瞭解到金門老化問題凸顯,老年人照顧無疑是重中之重的工作,因此特別注意到金門醫院現有19個科別裡,似乎欠缺腫瘤科、高齡醫學等屬於老人長期照顧的科目。她提到,沒有腫瘤科勢必病人都得後送進行放射線及化學治療,但如果病人沒有能力赴台醫療,就得要做好安寧療護的工作;她認為,金門大學所開的長期照護系和護理系,或許可以補足這一塊,但榮總這方面已經做得很出色,也可供為學習的對象。
另外,在地醫療重點在於培養在地人才,除可凝聚具有本土熱誠的在地子弟學成返鄉服務奉獻外,應盡可能的讓現有醫護人員短期到外吸收新知,並落實培訓後的報告制度與推廣,此外也可以多多進行醫院間的交叉訓練。她說,72年到75年間都曾在榮總看過金門醫院醫生前往接受在職訓練,後來就不曾再看到了,而她則已預訂在105年到南澳洲母嬰醫院作為期3個月的短期進修,目的就是要在現有基礎上繼續學習國際上最先進的醫療技術。她強調,一旦金門醫院的整體素質提升了,甚至可以放眼大陸,吸收大陸人到金門就醫,並擴大醫療照護規模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