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文/蔡豐全 期數:718 |
奮鬥觀點八二三砲戰五十五年了。回顧歷史過往,民國四十七年八月二十三日下午六時三十分,中共以火砲猛烈砲擊金門,在短短兩小時內,發射砲彈四萬餘發,當天總計落彈五萬七千餘發,造成趙家驤、章傑、吉星文等三位副司令,以及金門駐軍、民眾重大傷亡。 根據統計,戰況最激烈時,共軍總計發射四十餘萬發砲彈,相當於每平方公尺即有四枚砲彈爆炸,且其攻擊範圍不僅包括軍事設施,連民宅亦成攻擊目標,造成舉世憤慨和震驚。在金門駐軍及民眾奮力的防禦下,金門並未因此淪陷,加上美國在內盟軍的支援協助,以及國軍官兵同島一命的誓死作戰,戰況得以扭轉;砲戰最慘烈的時刻裡,國軍立即增補兵火力,開始發動重砲反擊,重創敵軍設施及人員,終於讓中共當時的國防部長彭懷德退縮,下令暫時停火,並隨即進入歷時多年的「單打雙不打」的象徵式挑釁時期,直至民國六十八年,砲聲終止,飽受攻擊的金門島趨於平靜。 重回浯島,仍可看見斑駁的戰時記憶,烙印在每一棟建築。戰爭造就金門人居安思危的警覺,戰火淬煉下的剛毅、不撓,深刻寫在每位金門人的臉上和心靈深處,砲彈的碎片化為鋼刀,砲彈炸毀的土地,高粱穀物堅強的生長著,並凝為佳釀,就如同詩人白靈在〈金門高粱〉一詩中所描寫,「只有砲火蒸餾過的酒/特別清醒/每一滴都會讓你的舌尖/舔到刺刀」,那是一座由血汗灌溉所築成的堡壘,堅毅、卓絕且絕不容侵犯。 對於中共而言,砲戰的失敗,徹底粉碎先佔領外島,進而長驅臺灣本島的野心;從古寧頭到八二三,一連串軍事挫敗讓敵軍士氣一蹶不振。誠如先總統蔣公在砲戰當年雙十國慶講演所說:「在這六個多星期的惡戰苦鬥中,不僅打破了中共在金門登陸作戰的陰謀,制壓了他侵略東南亞的野心,更將他虛聲恫嚇、圖窮匕見的一切弱點,都對世界暴露無遺。」五十五年過去了,儘管硝聲已遠,但卻未曾止息。中共近年來在沿海部署超過一千枚導彈,目標對準臺灣本島,居心叵測,在兩岸和平進展,陸續開放旅遊、經貿往來與文化和平交流之際,此一舉動實屬諷刺。 八二三砲戰發生當時,擔任第九師師長,負責戍守小金門的前行政院長郝伯村先生曾說,這些虛設的飛彈,對比半個世紀以前在金門島落彈的數量,根本毫無意義,「一千枚導彈不過等於兩萬發砲彈(編按:指其一千枚導彈威力約等於兩萬發砲彈),當年金門一天打五萬多發,八二三打了幾十萬發,也沒有把金門打垮」,如今的部署,只是徒增世人的反感罷了。 撫今追昔,太武山花崗岩仍屹立不搖,堅固的工事護佑著軍民,坑道裡恆常部署最精銳的戰力,綠野平疇,風獅爺臨海微笑,料羅灣碼頭海風徐徐吹來,唱頌著和平的歌曲。只是,身為國軍官兵,我們應當知曉,和平之路,不可能無所警覺,更不可能建立在敵人難以預料的心態上,必須根植於最堅定的國防戰力和抗敵意志。 如今,儘管我們或能以寬容之心看待八二三戰史,以真誠企盼和諧與繁榮,但我們不能忘卻那一段永難磨滅的史實。身為國軍人員,我們永遠都會像詩人唯弦在〈金門之歌〉中所唱頌:「我們將走進歷史的盛夏/在鋼盔中煮熟哲學/自鐵絲網裡採摘真理/堅定如一顆準星,燃燒如一條彈道」,在任何危機與威脅來臨之前,必已充分準備,在激昂的鬥志中奮勇禦敵,用生命守護土地與人民。(作者為國防大學政戰學院中校教師) |
- Aug 09 Fri 2013 16:55
◎ 奮鬥觀點 ◎ 追求和平之路 莫忘八二三戰史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